2025年5月11日-15日,第26届国际放射药物科学研讨会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黄金海岸召开,作为放射性药物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国际盛会之一,本届会议汇聚了全球顶尖专家学者,聚焦放射性药物的前沿进展、创新应用与未来发展。课题组博士后李钰莹和陈义民参加了此次学术交流。
5月13日,李钰莹博士在Poster Session 2B: Applications of Radiolabeled Compounds in Other Fields部分进行了墙报展示,题目为Preclinical Validation of the [18F]Florbetazine as a PET lmaging Agent for Cardiac Amyloidosis。该工作创新性地将课题组前期筛选出的、性能优异的Aβ斑块PET显像剂[18F]Florbetazine,拓展应用于心肌淀粉样变性(CA)的诊断研究,研究数据表明其可以特异性和高亲和力的结合心肌AL和ATTR沉积,具有良好的显像潜力。墙报受到了广泛关注,李钰莹博士就分子设计和显像结果等问题,与参会者进行了深入探讨。
5月15日,陈义民博士在Scientific Session 12: Oncology 2部分进行口头汇报,题目为Development of a Novel PSMA-Targeted Boron Delivery Agent for BNCT and PET Imaging。他详细介绍了一种结构新颖的PSMA靶向硼递送剂的设计与开发,融合了EuK靶向基团、DOTA螯合单元以及碳硼烷簇,展现出对PSMA蛋白的高亲和力和优异特异性。研究证明其不仅具备良好的PET成像特征,更在硼中子俘获治疗(BNCT)中展现出定量评估肿瘤内硼浓度的潜力。在报告结束后的Q&A环节,与提问者就模型动物和硼含量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同参会的还有硕士生唐降雪和博士生刘天晴的墙报,分别在POSTER SESSION 2A: Applications of Radiolabeled Compounds in Other Fields和POSTER SESSION 1B: Applications of Radiolabeled Compounds in Neuroscience部分进行展示。题目分别为“4-Pyridine-based Derivativesfor Selective Detecting lmmunoglobulin Light-chain Amyloidosis”和“The Sianificant Role of Nitrogen Protonation in the Rational Design ofTau-PET Tracers”。
通过此次国际学术交流,实验室成员不仅向世界同行展示了课题组在放射性药物研发领域的最新成果,更在交流中汲取了国际前沿动态,拓展了科研视野。展望未来,课题组将继续深耕放射性药物研发领域,持续追踪国际前沿,积极参与全球学术对话与合作,力求取得更多原创性突破,为放射性药物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