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X-MOL首页行业资讯 › 北京化工大学孙振宇团队Chemsuschem:全铁氧化还原液流电池阳极电解液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北京化工大学孙振宇团队Chemsuschem:全铁氧化还原液流电池阳极电解液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本文来源于ChemSusChem,欢迎浏览!


论文信息

1750992833840037876.png



研究背景

液流电池(RFB)与常见的化学电池最大的不同在于反应原料不是结构主体的一部分,而是通过循环从外部储罐以流体形式供应。系统的总能量、容量取决于外部容器中原始反应物的数量,而输出功率则取决于电极面积的大小、单电池的数量。容量和功率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独立设计并灵活配置。其次,大多数RFB使用水系电解液,以避免燃烧和爆炸。与一些传统储能电池如锂离子电池相比,在安全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降低了火灾风险。此外,RFB具有较长的循环寿命,能够承受多次充放电循环,性能衰减相对较慢,在大规模储能、分布式能源系统和应急电源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全铁氧化还原液流电池(AIRFB)因其成本、安全性和可持续性的优势,在储能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传统的沉积型AIRFB放电深度有限,且在运行过程中容易发生金属枝晶生长和氢气析出副反应。相比之下,全可溶型AIRFB中活性物质完全可溶,提供了更灵活的操作,有利于AIRFB的工业化发展。然而,全可溶型AIRFB电解液仍需提高其溶解度、长期稳定性,优化反应活性和电极电位。


研究内容

本文,北京化工大学孙振宇团队综述了AIRFB电解液改性的方法,介绍了电解液改进的主要思路和方法,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作者们总结了各种新的螯合策略来增强电解液,组成各种全溶解AIRFB。当铁离子与螯合剂形成复合物时,电极电位会在一定程度上发生偏移。不同的Fe2+/Fe3+螯合剂的氧化还原电对可以分别用作阳极电解液和阴极电解液,以形成全溶解AIRFB。系统中任一氧化还原反应均无金属沉积,既防止了不利的HER副反应,也阻止了金属铁的树枝状枝晶生长。由于铁复合物比纯金属离子更大,活性物质的交叉污染也减少了。最新的铁复合物发展路线图如图1所示,关于铁配合物配体的研究始于三乙醇胺(TEA)配体,通过磺化提高负电荷密度,通过引入含氧基团调节供体能力,增加位阻效应减少污染,稳定螯合物六配位结构的形成等策略改进。本综述不仅介绍了AIRFB的基本概念,阐明了关键阳极材料的改进策略和工作机理,并总结了当前的研究状况。并且根据性能参数比较,列出了每种策略对整体系统性能的贡献。

1750992985146051700.png

图1.铁配合物的最新发展路线图

 

为加快AIRFB阳极电解液的开发和研究,北京化工大学孙振宇团队建议未来应重点关注以下方面:

(1)在现有体系中,优化铁离子、配体、辅助电解液和支持电解液的比例,并探讨温度和pH值对电解液性能的影响,对于在不显著增加粘度的情况下实现高浓度电解液至关重要。应采用计算方法,如分子动力学和密度泛函理论,以更深入地了解铁离子在水中的溶剂化结构,并指导各组分比例的优化。

(2)开发新型配体,配体可以基于目前研究的多齿配体进行修饰,增加具有更强电子供体能力的基团,并增强配体与铁离子之间的结合能力,以防止螯合物解离。然而,同时也要考虑配体的空间位阻效应大小。较小的空间位阻会加剧配体跨膜运输的程度并降低效率,而较大空间位阻的配体通常在水中溶解度较低且粘度较高。

(3)由于铁在水中的溶解度有限,以及在所有可溶条件下的单电子转移过程,显著提高AIRFB的能量密度具有挑战性,使其与其他RFB技术路线相比竞争力较低。进一步的研究应继续探索“活性配体”策略,选择或合成可以与铁元素络合并表现出氧化还原活性的配体。现有有机液流电池的当前研究成果可以提供相当多的参考,但克服其空气敏感性和“走出手套箱”将是一个挑战。

(4)此外,根据“杂离子效应”,混合多种低成本活性金属元素也是提高能量密度的一种手段。目前,这种方法已应用于正极电解液中,例如,在室温下,NaOH支撑电解液中Fe(CN)64的溶解度增加到1.46 M。然而,如何充分发挥金属之间的协同作用,实现1+1>2或甚至1+1+1>3的效果,仍值得进一步深入探索。

(5)整体思维与系统研究。通常,RFB可以被视为一种读取阳极电解液和阴极电解液之间电位差的装置。为了获得最大能量输出,并非只需某一个部分达到最优性能,而是所有组成,包括电极材料、膜材料和电解液溶液,都必须实现最佳协同作用。每个组件的内部机制及其相互联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应得到彻底的研究和理解。



期刊简介

1737533835801056023.png


ChemSusChem发表以化学为核心、在可持续性研究各个领域具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包括绿色合成与化学、能源储存与转化以及材料升级回收等方向。该期刊涵盖范围广泛,涉及可再生能源与材料、碳捕获与转化、氢能、环境化学、可持续催化以及绿色化学的所有方面。


点击投稿




如果篇首注明了授权来源,任何转载需获得来源方的许可!如果篇首未特别注明出处,本文版权属于 X-MOLx-mol.com ),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锁定材料科学TOP学者科研动态
阿拉丁
专家预审服务
英语语言编辑翻译加编辑新
食品科学与技术营养学
AMI旗下期刊编辑招募
molecular中国科学院期刊分区2025生物学大类一区
胃肠病学期刊
心理学JCR Q1期刊
EMBO中国科学院期刊分区2025医学大类一区
SCI期刊合辑
618助力阅读
EMBO中国科学院期刊分区2025生物学大类-区
加速出版服务0522
科学润色服务0522
药学临床医疗政策
经济金融Q2好刊
中国科学院期刊分区
综合医学期刊
生物医药期刊
文章Top榜单
免疫学SCI期刊
OXFORD特刊征稿进行中
教育领域多学科期刊
化学材料科学SCI期刊
临床期刊 100+
世界读书日助力阅读
老年学Q1区期刊征稿进行中
FEMS Journals历年主题
分享您的投稿习惯
经济学SSCI期刊
加速出版服务新
1212购书送好礼
Springer旗下全新催化方向高质新刊
动物学生物学
系统生物学合成生物学
专注于基础生命科学与临床研究的交叉领域
传播分子、细胞和发育生物学领域的重大发现
聚焦分子细胞和生物体生物学
图书出版流程
快速找到合适的投稿机会
热点论文一站获取
定位全球科研英才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合作刊
南科大
有机所
德克萨斯
深圳大学
上海科技
中科院
严亮亮
浙江大学
华中科技
中山大学
ACS材料视界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