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于ChemSusChem,欢迎浏览!
论文信息
研究背景
过量的紫外线(UV)辐射是皮肤癌的主要环境诱因,人们的防晒意识不断增强,但市售防晒产品存在诸多不足:物理防晒剂添加过多显厚重、发白,且可诱导产生自由基;化学防晒剂虽肤感较好,但易渗透皮肤引发炎症,同时光稳定性差。植物中的木质素储量丰富,是天然的芳香高分子,优异的紫外线吸收和抗氧化性能是使其成为理想的天然防晒剂。然而,木质素提取过程中发生氧化、缩合反应使得颜色呈深棕甚至黑色,极大限制了其在防晒护肤领域的应用。
文章概述
华南理工大学钱勇教授团队联合资生堂(中国)创新中心,成功从桦木中温和提取出一种结构接近天然的粉色木质素(Pink lignin, PL)。PL保留了高达57.14 %的β-O-4连接结构和19.09 %的甲氧基,分子量适中(Mw=4680 Da),且具有较高白度指数(WI=-25)。进一步,为弥补PL对长波紫外线(UVA)吸收的不足,研究团队将PL作为天然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和胶囊壁材,通过一步超声空化成功包埋UVA型和UVB型化学防晒剂(BMDM和OMC),制备了浅粉色的PL微胶囊。利用10 wt%和15wt %微胶囊作为唯一活性成分配制的防晒霜,即可实现SPF值132和189的防晒效果,且霜体更白, WI分别为-18和-22。
图文导读
图1桦木中提取粉色木质素(PL)及通过一步超声空化制备浅色胶囊应用于防晒护肤
图2 PL结构表征与基础防晒性能:a. 工业碱木质素AL、酶解木质素EHL、PL实物照片与白度对比;b. AL、EHL、PL的颜色分布;c. PL的二维HSQC谱图,S/G单元及β-O-4等键型;d-e. 添加PL配制防晒霜的紫外透射率和SPF值;f. 含10% PL防晒霜在不同紫外辐照时间的SPF
图3 PL防晒微胶囊制备工艺优化与性能调控:a-c. 不同水油比条件下制备微胶囊的粒径分布、载药量(LC)与包封率(EE)和配制防晒霜的SPF值;d-f. 不同PL浓度条件下制备微胶囊的粒径分布、LC与EE和配制防晒霜的SPF值;g-i. 不同表面活性剂掺量下制备微胶囊的粒径分布、LC与EE和配制防晒霜的SPF值
图4 PL微胶囊配制防晒霜的综合性能:a. 微胶囊扫描电镜图;b. 不同微胶囊含量防晒霜的实物照片与WI值;c, d. 不同微胶囊含量防晒霜和市售防晒霜的紫外线透过率和SPF值;e. 10%微胶囊含量的防晒霜、市售防晒霜和相同含量防晒油光稳定性对比;f. 细胞毒性对比
结论
本研究通过温和提取工艺获得结构完整的粉色木质素(PL),并利用其作为天然乳化剂和微胶囊壁材,通过一步超声空化成功包埋化学防晒剂,制备了浅色微胶囊。利用微胶囊解决了工业木质素颜色深和传统化学防晒剂稳定性差、安全性低等问题,配置的防晒霜SPF值高、具有广谱紫外防护性能、光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好,为开发新一代安全、高效的植物源高端防晒护肤品提供了思路。
期刊简介
《ChemSusChem》发表以化学为核心、在可持续性研究各个领域具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包括绿色合成与化学、能源储存与转化以及材料升级回收等方向。该期刊涵盖范围广泛,涉及可再生能源与材料、碳捕获与转化、氢能、环境化学、可持续催化以及绿色化学的所有方面。
如果篇首注明了授权来源,任何转载需获得来源方的许可!如果篇首未特别注明出处,本文版权属于 X-MOL ( x-mol.com ),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