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X-MOL首页行业资讯 › 国防科大邓楚芸、厦门大学张学骜AOM:MoS2/CrOCl异质结构的协同可桥接电荷转移机制

国防科大邓楚芸、厦门大学张学骜AOM:MoS2/CrOCl异质结构的协同可桥接电荷转移机制

本文来源于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 欢迎浏览!


论文信息

1747816416846037297.png

研究背景

二硫化钼(MoS₂)因其直接带隙、高载流子迁移率和优异的光电特性备受关注。单层(1L)MoS₂是具有强激子束缚能的直接带隙半导体,其光致发光(PL)强度受限于非辐射复合过程,如三重子形成、硫空位缺陷及原子替代效应等,严重制约了在光电子领域的推广应用。基于范德华异质结构的界面工程,可通过丰富多样的材料堆垛组合,有效调控载流子浓度与类型,进而增强1L-MoS₂的PL强度。然而,其层间电荷转移路径不可避免地存在能量耗损,不利于器件性能发挥。因此,急需深入探索MoS₂范德华界面调控机理,综合不同几何构型的范德华界面在耦合强度、势垒高度、接触面积等方面的优势,建立显著提升PL效率的新方法,以获得先进高效的1L-MoS₂发光器件。


文章概述

近日,国防科技大学邓楚芸团队与厦门大学张学骜团队合作提出了一种单层-多层组装的MoS₂/CrOCl异质结构,实现了对1L-MoS₂发光强度26.5倍的调控效应。实验测量与理论计算共同表明,CrOCl界面强耦合诱导的p型重掺杂效应,成功打开了1L-MoS₂向ML-MoS₂的面内电荷迁移通道,加剧了1L-MoS₂的电子耗尽,使其电荷转移效率高达99.7%。为验证这种协同电荷转移机制,研究团队在此基础上设计了金条带桥接实验,使1L-MoS₂实现了从“off态”向“on态”的PL跃迁。本研究提出的1L-MoS₂协同电荷转移策略,可突破共价键限制、实现载流子精准操控,有助于完善范德华界面调控理论,在低功耗高性能光电子器件领域展现广阔应用前景。


图文导读

1747816871336073517.png

图1. 层间耦合增强MoS2/CrOCl异质结构的PL强度。(a)SiO2/Si衬底上MoS2/CrOCl异质结构的示意图。(b)1L-MoS2/CrOCl异质结构的光学显微图像。(c) 为(b)图点abc的拉曼光谱,对应不同材料结构。(d)和(e)分别为真空热退火前后的A激子PL图像。(f)对应的PL光谱。

1747816882868071119.png

图2. 不同构型MoS2/CrOCl的PL调控。(a)MoS2/CrOCl样品显微图像。点q0、q1和q2分别为SiO2/1L-MoS2、CrOCl/1L-MoS2和蛋糕状MoS2/CrOCl结构中的1L-MoS2。(b)PL强度图像。(c)KPFM图像。(d)(e)(f)分别为对应的PL和偏振SHG光谱。(g)不同构型MoS2的PL光谱。(h)蛋糕状几何结构MoS2/CrOCl的界面耦合作用示意图。

1747816893534089858.png

图3. MoS2/CrOCl的协同电荷转移。(a)三种构型的1L-MoS2拉曼光谱。(b)对应的A1g和E2g峰位。(c-e)对应的PL光谱。其中,trion(X)和中性激子(X0)的光谱权重可揭示界面转移电荷量。(f)A激子峰强度极化图。(g)1L-MoS2和CrOCl的能带计算结果。(h) MoS2/CrOCl能带变化示意图,金属边态位于带隙中间,形成背靠背肖特基势垒。

1747816905884072616.png

图4. 可桥接的MoS2/CrOCl界面电荷转移与PL增强效应。(a)GB延伸的MoS2/CrOCl异质结图像,黄色和蓝色虚线框为1L-MoS2。(b) (c)对应的PL图像和KPFM图像。(d)桥接前后的样品对比,金桥连接相邻的1L-MoS2和蛋糕状MoS2/CrOCl。(e) 桥接前后的PL图像对比。(f) 桥接前后的PL光谱对比。

 

结论

研究团队创新地在多层组装MoS₂/CrOCl异质结构中实现了协同可桥接的电荷转移工程,观察到电荷迁移和PL强度的显著增强(达26.5倍)。能带理论计算与表面电位表征揭示了该增强现象可能源于1L MoS₂的能带偏移,CrOCl界面的强耦合打开了额外的面内电荷转移通道,转移效率高达99.7%。此外,金条带结构的桥接实验验证了这种协同电荷转移机制,成功实现了单层MoS₂从“off态”到“on态”的可控跃迁。本研究有助于加深对范德华界面调控的理解,为开发高效MoS₂光电器件奠定重要基础。


期刊简介

1734097033277052029.png


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是一个国际性的、跨学科的论坛,针对材料科学的同行评审论文,重点关注光-物质相互作用的各个方面。致力于光子学、等离子体、超材料等领域的突破性发现和基础研究。

点击投稿



如果篇首注明了授权来源,任何转载需获得来源方的许可!如果篇首未特别注明出处,本文版权属于 X-MOLx-mol.com ),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锁定材料科学TOP学者科研动态
阿拉丁
专家预审服务
英语语言编辑翻译加编辑新
食品科学与技术营养学
AMI旗下期刊编辑招募
molecular中国科学院期刊分区2025生物学大类一区
胃肠病学期刊
心理学JCR Q1期刊
EMBO中国科学院期刊分区2025医学大类一区
SCI期刊合辑
618助力阅读
EMBO中国科学院期刊分区2025生物学大类-区
加速出版服务0522
科学润色服务0522
药学临床医疗政策
经济金融Q2好刊
中国科学院期刊分区
综合医学期刊
生物医药期刊
文章Top榜单
免疫学SCI期刊
OXFORD特刊征稿进行中
教育领域多学科期刊
化学材料科学SCI期刊
临床期刊 100+
世界读书日助力阅读
老年学Q1区期刊征稿进行中
FEMS Journals历年主题
分享您的投稿习惯
经济学SSCI期刊
加速出版服务新
1212购书送好礼
Springer旗下全新催化方向高质新刊
动物学生物学
系统生物学合成生物学
专注于基础生命科学与临床研究的交叉领域
传播分子、细胞和发育生物学领域的重大发现
聚焦分子细胞和生物体生物学
图书出版流程
快速找到合适的投稿机会
热点论文一站获取
定位全球科研英才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合作刊
南科大
有机所
德克萨斯
华中师范
清华大学
中科院
严亮亮
浙江大学
华中科技
中山大学
ACS材料视界
down
wechat
bug